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唱好“出海协奏曲”
2023-09-14 0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出行周刊 记者 许亚杰
日前,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2023慕尼黑车展吸引了超过50家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参展,中国品牌的新能源展车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图为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产品发布会现场。
“我完全没有尝试过自动驾驶,也没有开过中国品牌的汽车,但这次到中国企业的展台参观,让我开始好奇,未来我们能开上什么样的新车?”在慕尼黑街头,一位德国00后司机聊起最近的车展,语气中充满憧憬。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3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3,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期间,人们总能在展馆内听到类似的评价。
作为两年一度的全球汽车业盛会,慕尼黑车展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本届车展吸引了超过50家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中国参展企业数量比上一届翻了一番。
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的比亚迪展台,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中国电动汽车领先了我们一代人”
“随着全球电动化不断加速,欧洲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市场。比亚迪持续深耕欧洲市场,不断丰富其新能源车型矩阵,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向记者介绍,比亚迪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并提供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50990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和4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在2023慕尼黑车展,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外命名为BYD ATTO 3)、海豚、汉以及腾势D9亮相,引发了欧洲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宋PLUS EV冠军版将于不久后在欧洲上市。
“慕尼黑车展一直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展示舞台……在燃油汽车领域,德国制造商凭借尖端技术和完美设计被认为无可匹敌。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中国企业此次参展车型几乎都是电动汽车,吸引了许多德国观众的目光。”德国《日报》网站在题为《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速度》的报道中提出,让人惊叹的不仅是中国汽车厂商此次的参展数量,在质量上,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凭借完美的工艺和时尚的设计获得高分,全德汽车俱乐部对中国企业展出的多款新车给予好评。
例如,作为比亚迪e平台3.0的集大成之作,海豹是首款采用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的车型,在美学、安全、操控和高效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而在产品造型方面,海豹以“海洋美学”为核心设计理念,展现出低车身、低风阻系数带来的动感和力量感。
比亚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表示:“比亚迪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而设计,致力于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通过设计、科技和创新,将汽车美学淋漓尽致地融入到每一款比亚迪的车型中。”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整车企业清一色地展出了电动汽车。近年来,正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中国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全球排名第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此外,德国作为老牌汽车强国,对中国车企出口具有指标性意义。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2023慕尼黑车展开幕式上表示,德国政府将投资超过1100亿欧元,以推进德国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包括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池等战略重要领域的投资建设。德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从120万辆增至1500万辆。
“作为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里程碑的车企,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已遍布全球54个国家及地区。”舒酉星告诉记者,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近一年内已进入了15个欧洲国家,并携手优质本地合作伙伴,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开设了超140家门店。
本届慕尼黑车展期间,不少人注意到,“主场作战”的宝马、奔驰、大众集团旗下多个品牌,也争相发布了电动化概念车,但其吸睛程度并未显著高于中国车企展示的量产电动汽车。据了解,德国车企的下一代主力电动车型,预计量产时间普遍要到2025年左右。
一位欧洲车企负责人感慨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领先我们一代人。欧洲必须在制造成本、生态系统等方面努力追赶,并与之合作。”
抓好技术创新,才能掌握话语权
为了弄清楚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何能迅速崛起,瑞银证券研究部近日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豹以“管中窥豹”。
瑞银分析师发布的研报显示,通过在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以及放大规模化效益,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在此次慕尼黑车展上风头无两的比亚迪海豹为例,一辆新车有大约75%的零部件是比亚迪自产,它的生产成本比特斯拉Model 3低了约15%,比欧洲大部分车企低25%左右。
“比亚迪海豹在欧洲市场具有十足的竞争力,不仅是因为中国完整的生产要素、更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更关键的是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体现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上的优势。”有分析师表示,与外国老牌公司相比,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享有系统性的成本优势,同时还能提供比特斯拉更丰富的产品阵容,可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瑞银在报告中表示,中国车企在技术、成本等多重优势下,向海外市场不断增加出口的势头可能会延续,预计中国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7%增加到33%。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认为,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产业链完备,新能源汽车产品放眼全球市场也竞争力十足;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同时欧洲车企正加速迈向全面电动化,对动力电池等供应商表现出强烈的合作兴趣。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141.9万辆,同比增长26.8%,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1.5%。在本届慕尼黑车展期间,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脱颖而出,屡屡成为媒体镜头的焦点。
陈璟玥认为,将中国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优势,与欧洲本土产业链相结合,既能让欧洲各国更容易接纳中国新能源汽车,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又能促进中欧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她强调说,动力电池在欧洲设厂投产,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升级的必选项。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已经在欧洲上市5款车型,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多元化产品选择,比亚迪还将在欧洲重点推进“与当地伙伴携手合作,完善当地供应链和产业链搭建”“积极拓展本土化投资与布局,加强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一方面,比亚迪在上游与同行分享电池、电机、电控等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我们在下游携手当地合作伙伴,优势互补,为欧洲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体验。”该负责人介绍说,去年10月,比亚迪与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未来6年,SIXT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10万台新能源车。
他表示,凭借在海外市场20多年的业务拓展经验,比亚迪组建了成熟的国际化业务和管理团队,并不断拓宽在欧洲的本土化合作。
有不少人注意到,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不仅中国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参展企业更是覆盖整车、动力电池、智能软硬件等环节,基本囊括了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各个环节。从比亚迪整车到动力电池,从造车新势力到智能驾驶芯片,这些信心满满的中国参展商,无不显示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性。
瑞银在拆解完比亚迪海豹后写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主要有3点原因:一是规模和成本的优势带来了极高的性价比;二是行业前沿的电池技术和动力技术及供应链;三是一流的数字化用户体验,例如智能驾驶舱、辅助驾驶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有两大要点:一是技术上自主创新,进行了长期储备;二是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他表示:“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才能牢牢掌握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的沉淀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技术积累,最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打下了良好基础。”
“走出去”结合“引进来”,开拓中欧汽车合作空间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60%,远超全球26%的渗透率。作为法规严格、汽车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汽车市场,欧洲无疑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最佳试金石。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要一手抓好技术创新,一手讲好品牌故事。“尤其要避免走过去燃油车时代汽车出口的弯路,吸取‘在欧洲碰撞测试被打低分’等教训。”
他认为,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产业生态都与过去截然不同,中欧合作形态、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演变。
“既要做大做强,也要尽量避免人家对你产生警惕。整体来说就是要‘多做、多学习、多满足需求,少开空头支票’。”林示表示,中国企业应该利用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尽快融入欧洲车企供应链体系,取得互信。
盘和林分析说,汽车业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分工特征,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要与“引进来”相结合。“例如此前特斯拉工厂落地上海,检验了中国汽车供应链能力,也让全球感受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诸多环节的实力。”
在他看来,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等领域进展更快,而欧洲在汽车文化、品牌价值塑造等方面更加娴熟,中欧双方企业应该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上加强合作,实现“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正如IAA市场传媒总监Tim Benedict Wegner所说:“全球汽车、出行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他说,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和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业内必须与之保持紧密的联系与沟通。
舒酉星在慕尼黑车展现场表示:“比亚迪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高产品力,为欧洲市场和绿色出行注入新活力,助力‘为地球降温1℃’。”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今年1-8月,我国汽车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
有国际专家预测称,中国有望在今年年底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无论是节节攀升的出口销量数据,还是中国汽车闪耀慕尼黑车展的镜头,无不让人憧憬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青出行
- 品了又品
-
工信部:我国已建立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
2023-06-21 11:57工信部:将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
2023-06-21 11:57国家发改委:加快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表示,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
2023-06-21 11:33 - 热门点击